1、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強度要求
在道路工程建設中,豎向垂直荷載逐步向下擴散,隨著作用深度的增加,傳遞的作用力在逐漸減弱。因此各機構層的承載能力和原材料的強度要求也不盡相同。通常在原地面以上自下而上鋪筑的路基、墊層、基層、面層采用不同質量、規(guī)格的材料,想成各結構層次組合的多層體系。
基層是路面結構的承重層,作用于道路面層的汽車荷載會傳至基層,因此基層需具有承受這類豎向荷載的能力。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用于高速、更好公路基層的壓碎值要求:基層26%,底基層30%。
路基位于路面結構層的底部,除了需承受路面結構的重力、經面層、基層傳遞下來的汽車荷載以外,還要承受自身土體重力。所以路基也應具有一定的強度。堅固的路基不僅是路面強度與穩(wěn)定性的重要保證,而且能為延長路面的使用壽命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建筑垃圾作為路基填料,其強度應滿足以下要求。
2、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液限、塑性指數要求
再生骨料粉塵含量直接影響著再生骨料液限、塑性指數的高低,規(guī)范中規(guī)定了應用于各部位的填料的液限、塑性指數。具體要求:基層填料液限<28%、塑性指數小于6(或9);底基層填料液限<28%、塑性指數小于6(或9);路堤細粒土液限<50%、塑性指數小于26。在潮濕多雨地區(qū)塑性指數宜小于6,其它地區(qū)塑性指數宜小于9。
3、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含泥量、泥塊含量要求
再生骨料應用于高速、更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瀝青路面,集料除應具備質地堅硬、耐久的特點外,還應保持潔凈。對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來說,粗集料含泥量對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以及混凝土的強度和抗凍性均有不利的影響。對于瀝青路面,集料含泥量過大阻礙了集料與瀝青的裹覆,使得集料與瀝青的粘附性變差,進而影響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wěn)定性及水穩(wěn)定性。對集料的含泥量、泥塊含量的規(guī)定如下。
4、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粒徑要求
當再生骨料作為級配碎石用做高速公路和更好公路的基層及底基層時,其最大粒徑應控制在一定的尺寸范圍以下,具體的顆粒組成要求如下。